為了能夠成為合格的房奴,島國人可以多拼命?日本女孩小咲從小就立下志愿,一定要買房。
為了實現這個理想,她一步步把自己逼成了日本最會省錢的姑娘,最后她后悔了嗎?
爭當房奴
小咲出生在日本買房最狂熱的投機時代,小咲的身邊有無數人想要買房,但他們的原生家庭條件都不太富裕,因此一個又一個的房奴便出現了。受大時代影響,小咲立志能買下屬于自己的房屋。
她穿著媽媽剩下的舊衣服,還把奶奶的繡花鞋縫縫補補當成寶貝。
在大城市里,為了能夠節省必要的開支,小咲會去吃超市里還剩幾小時就會過期的低價食品。偶爾她也會煮煮泡面,但為了能節省一丁點水費,小咲連空出來一雙碗筷都不愿意,她會直接端著鍋用餐。
小咲這樣勤儉節約的生活過了15年,很多人在她的故事中看到的是樂觀面對生活的積極能量。
小咲最后也實現了自己當初立下的諾言,她不僅買下了三套房子,此后還過上了非常幸福的收租生活。
雖然小咲的成功方式顯得格外與眾不同,但她的勵志故事所折射出來的不過是小咲所生存的那個時代,已經壓迫了無數日本人成為了房奴。
沒有人會問他們在成為房奴之后是否會過得開心?但無疑日本房地產泡沫破碎后,還是揭開了這其中無比荒誕的本質一面。
這一點其實也在動漫中有所體現,例如蠟筆小新。
作為一個孩子小新經常會吐槽爸爸媽媽,還有32年的房貸以及36期的車貸要還。
當這句話從一個孩子的嘴里講出來,就不再只是一句嘻嘻哈哈的玩笑話。
日本房產的泡沫史
小新生活的日式家庭早就已經在房貸和車貸中遭受了沉重的打擊,他們一家子的財力也將奉獻給車子和房子。
但轉念一想小新家或許也是幸福的,最起碼他們還在極大的經濟壓力下擁有了房產和車輛。在同一時代下的日本其他居民,後來過上了怎樣的生活呢?
放眼整個漢文化圈,人們都有個普遍的共性思想:有家才能安居樂業。但一個人的家庭歸屬意識的基礎在于,他是否有一棟房子能等著他隨時歸來。
在整個亞洲的漢文化圈中,包括韓國和日本,大家對于房子的重視都已經深深的植根于民族血脈的深處。
在二戰結束之后,人們終于回到了和平的環境。
為了能夠更好地建設家園,一代又一代的人努力辛苦付出。
但沒成想還是有一批人,在全球經濟形勢的破壞下,要麼就成為了房奴,要麼就成為了高價買房低價賣房的悲劇者。其實這一點,也更好的體現在了當代日本房奴的身上。
上個世紀70年代,日本迎來了經濟騰飛的機會。緊緊抱住美國的大腿的日本,成為了美國之后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國民經濟水平也走向了更加繁榮的時代。
但在那之后的十年里,日本又積極的展開了公共投資,這刺激了金融政策的放寬。
寬松的經濟環境讓當時的日本民眾陷入了投機的美夢中,他們一股腦兒的投身于房地產事業中,國民心理在極度膨脹后日本經濟在短暫時間內實現了高速發展。
但老話說的好,明天和意外誰都不知道哪一個會先來?任何違背規律的現象,最終還是會回歸平常。日本的房產經濟,最終也如泡沫一樣輝煌過后也會在海水中歸于平淡。
同一時間下的美國為應對國內經濟問題,與法國、德國、英國和日本共同簽署了廣場協定。
這一文件從側面刺激了日本經濟的發展,也使日元匯率在短時間內一下上升了200%,這又相當于是給當時的日本經濟更加瘋狂的底氣。
宅男宅女
更多的日本群眾甘愿當上房奴、壓上一輩子只為投身于日本房地產行業中。其瘋狂程度已有拔苗助長的架勢。
就在所有人都醉生夢死之際,日本政府也徹底放棄了理性。可房子越來越多,人口的增長速度又沒有跟上。當他們遇到經濟危機時,又該如何面對沉重的經濟壓力呢?
全球性的經濟危機導致日本房奴被迫面臨大型企業破產、工人失業、物價飛增的窘境。
他們賴以生存的房地產事業最后也不再是自己手中握住的救命稻草,曾經高價買來的房子,最后只能以低價的形式對外出售。
可普通民眾同樣也需要面臨物價與失業率呈反比的狀態,因此沒有人再去買那些低價房屋,這導致日本房奴一瞬間明白自己似乎卷入了一場龐大的殺豬盤中。
很多人將一家幾輩子努力積攢下來的積蓄頃刻之間化為了飛煙。想不開的房奴,最終走向了不理智的深淵。
但讓人感到慶幸的是,當初并不是所有的日本群眾都愿意投身于房地產泡沫的浪潮中。還是有很多群眾不愿加入買房的行列,他們有些會選擇繼續在農村老家過著低調的生活,也有人會在大城市中租房度過余生。
因此在日本房地產泡沫粉碎后,這些群眾經過對比,反而顯得十分理智,只可惜他們也沒幸運。
上個世紀日本的房地產泡沫像是一個里程碑,更像是一個劃時代的標簽。在那之前,日本卯足了勁想要發展經濟,還曾抱上了美國的大腿,一度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從那之后,日本又進入了一個非常低欲望的社會,也是在那一個時代,國際上這才出現了宅男宅女這樣的新概念。
他們沒有加入到房奴的行列里,雖然在對比下他們的經濟壓力并沒有多大,但這類人的生活需求已經被壓到了最低的層次。他們不愿積極的與朋友社交,甚至還拒絕高消費、戀愛和婚配。
來自社會生活生產方面的壓力,早就已經讓他們苦不堪言。這類日本人再也沒了積極的熱情去面對未來,因此只能通過二次元和逃避的心理來滿足自己對未來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