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盲男欺騙妻子假裝識字,三十年后的一封信卻讓眾人感動淚崩

莫可可小姐姐 2022/08/10 檢舉 我要評論

知乎上曾有這樣一則提問:「正常情況下,身邊那些超過80歲的普通老人,是如何打發時間的?」

讀者的回復五花八門,總結下來,無外乎種菜養花、散步遛彎,身體硬朗的還能打打太極拳。

但在日本奈良市,一位名叫西畑保的老人卻是個例外。

現年85歲的西畑保,自65歲起就一直堅持在奈良市春日中學讀書,二十年來風雨無阻。

這份執著,不是來自他對教育的堅守,而是源自他對妻子隱瞞了一輩子的謊言。

其背后,是一段令人淚奔的故事。

和那個年代的底層人一樣,1936年出生的西畑保,自出生之日起,就不得不為生計茍延殘喘。

7歲那年,西畑保的母親因感染肺結核離世。身為家中的長子,他只得承擔起照顧3個弟弟妹妹的重任。

西畑保的父親是歌山山區的一名燒炭工,終日煙熏火燎而且收入微薄。為了替父親減輕些壓力,西畑保除了洗衣做飯,還經常在森林里剝下樺樹皮賣給炭場,以換幾個零花錢貼補家用。

歌山地處偏遠,山上沒有水也沒有電,西畑保每天需要步行3個小時,才能趕到學校上課。

小學二年級的時候,西畑保不小心將剝樹皮賺來的100日元帶到了學校,這引起了幾個小混混同學的覬覦,他們勒索不成便到處造謠,聲稱西畑保偷賣了學校的廢品換錢。

西畑保的家境貧寒,在學校里已是眾人皆知。隨著謠言愈演愈烈,老師都找他談話數次,盡管西畑保始終不承認自己偷賣了學校的廢品,可經過這件事后,幾乎所有的同學都紛紛排擠和欺凌他,這讓他越來越被孤立。

期末放假回家后,西畑保猶豫了許久,終于,他鼓足勇氣對父親說:「我不想讀書了!」

接著他搬出了三條經過深思熟慮的理由:

其一,現在已經家徒四壁了,我不讀書可以省下一筆學費。

其二,我可以幫家里賺錢,供弟弟妹妹們讀書。

其三,我實在受夠了學校那幫人的欺負。

父親看了看兒子稚嫩卻堅毅的眼神,只是嘆了口氣。

就這樣,西畑保跟隨著父親的腳步,成為歌山山區里最年輕的燒炭工。

幾年后,15歲的西畑保已經長成一個身形健壯的小伙子,他想走出眼前的大山,去外面的世界賺更多的錢。

懷揣著在大城市努力掙錢的夢想,西畑保只身來到了奈良市找工作。可由于目不識丁,他兜兜轉轉了好幾天也沒找到雇主,饑腸轆轆的他,后來只得在一家小酒館里做洗碗工。

日子就在那些永遠都洗不完的鍋碗瓢盆里,跌跌撞撞地消磨著;他的青春,也隨著每天從池子里流走的污水,排散到奈良的大街小巷。

或許是試圖用繁重的勞動麻痹自己,西畑保工作起來像瘋了一般,哪怕雙手被消毒水泡得蛻皮,他也不吭一聲。

幾個月后,西畑保引起了一名顧客的注意。

這名顧客名叫健太次郎,經營著一家壽司店。年過六旬的他膝下沒有孩子,也沒有任何親人,因此一直在物色一個值得托付的接班人,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他相中了老實又努力的西畑保。

命運,從不會虧待一個努力的人。

就這樣,西畑保脫離了枯燥繁重的體力勞動,跟隨著健太次郎學習加工壽司。幾年后,健太次郎去世,臨終前他將壽司店交給了西畑保。

這時的西畑保已經成為一名合格的壽司藝人了,憑借著積攢多年的好口碑,店鋪被他經營得風生水起。

可最讓他耿耿于懷的,是他幼年輟學的經歷,因為只有小學二年級文化,西畑保幾乎不識字,更不會提筆記錄。

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日本,社會節奏快,經濟發展迅猛,很多顧客都采用電話訂餐的方式要求店主送貨上門。

不會寫字的西畑保接到電話后,只能死記硬背顧客需要的壽司種類、數量,以及家庭地址,訂單少還勉強能應付,訂單一多,再好的記性也亂成了一團漿糊。

因此,他經常送錯餐,沒少遭顧客的訓斥。

甚至有幾次,還有脾氣暴躁的顧客,直接將壽司甩到他臉上:「連這點兒小事都能弄錯,你還開什麼店?」

夜深人靜的時候,委屈至極的西畑保,一個人坐在空蕩蕩的壽司店里,不禁淚流滿面:「哪怕當時我再多讀幾年書,就算能簡單記住最基本的幾個字符都行,可現在想這個還有什麼意義呢?」

自此以后,西畑保的內心極度自卑壓抑,他不敢與人多作攀談,也不敢結識異性,生怕別人得知他的底細后會心生鄙視,從而影響店鋪的生意。

直到35歲那年,西畑保遇到了生命里的白月光--皎子,他那沉郁已久的心結,就此打開。

皎子是個溫柔秀氣的姑娘,一次點餐時,她被執著認真的西畑保所打動,感覺這是個有故事的男人,于是便主動與對方交往了起來。

面對這份突如其來的愛情,西畑保內心驚喜不已,他擔心皎子因自己文盲的身份而心生厭棄,于是在交往時,他開啟了小心翼翼的隱藏模式:外出點餐時,他從不看菜單,只會對服務員指著鄰桌的食物點餐。

雖然皎子對此也很好奇,但架不住西畑保無微不至地關心,就這樣相處了半年后,兩人迅速領證結婚,成了一對幸福的夫妻。

只是,紙里終究是包不住火的。半年后,一樁小事讓皎子發現了了丈夫的秘密。

兩人結婚后,西畑保全身心地投入到店鋪的運營中,幾乎斷絕了所有的社交活動。

有時候,遇到皎子的親朋好友邀請他參加宴會,他都以店鋪離不開人為由極力謝絕,以防止被人識破他是個文盲。

偽裝的久了,他也不由得對妻子心生愧疚,偶爾他也會生出向妻子坦白的念頭,可轉瞬間這念頭又被掐滅了:「要是皎子知道自己的丈夫是個大字不識的文盲,會是什麼結果?」

害怕失去妻子的西畑保,只得在其他地方盡力彌補對妻子的虧欠,他承擔了店里所有的體力勞動,只是讓妻子做些接訂餐電話,記錄客戶信息這類輕松的工作。

有一天,皎子收到社區送來的一張「回覽表」,需要店鋪經營者在上面填寫上自己的身份信息和住址并簽名。

當皎子將這張表交給西畑保時,他盯住表上的那些字,手里握著筆坐在那里一言不發。

三十多年來,他因為不識字而飽受社會嘲笑,以至于他對文字有種與生俱來的恐懼,如今要對妻子坦白,他實在沒有勇氣。

他手心里的汗水順著筆桿流到紙上,腦門上也因為緊張憋出不少細汗。

他無奈地抬頭,卻正好撞見妻子那不解的目光,嚇得他趕緊低頭,在紙上裝模作樣地扒拉著。

沒想到,妻子很坦然地走過來,取過他手里汗涔涔的筆,很快就將信息填完了。兩臉通紅的西畑保,全程不敢說話,就聽到妻子溫柔地對他說了句:「我們一起加油吧!」

他如釋重負,長長地舒了口氣。

從此以后,皎子就成了西畑保的「秘書」,所有需要簽字的文件都由皎子代勞。

一年后,皎子生下一對可愛的雙胞胎女兒,養家糊口的重擔,全都落在了西畑保身上。

一想到妻子的包容和身為父親的責任,西畑保就感覺渾身充滿了力量。此后的他,像是回到了15歲那年給人洗碗時的狀態,兢兢業業不知疲倦。

一家人的生活,也變得越來越富裕起來。

隨著女兒一天天長大,他心里的遺憾也越來越深了。

有一次,學校里給孩子布置了一項任務,給自己的家人寫封感謝信,兩個女兒寫的都是感謝媽媽的教育和付出,這讓西畑保的內心百感交集:「我一個成年人,還比不上兩個孩子,至今我連給妻子寫張明信片的能力都沒有!」

2001年,西畑保65歲,兩個女兒早已成家,沒有了家庭負擔還頗有積蓄的他,鼓足勇氣告訴妻子:「我要去夜校讀書!」

家里的積蓄已經足夠兩人度過余生,皎子不忍心看著丈夫被那個心結所折磨,于是欣然同意了。

只是,當初聰慧的少年,如今已經變成白發蒼蒼記憶力衰退的老人,此時再重返校園從零開始,談何容易?

一段時間后,西畑保無奈地告訴妻子:「我的腦子好像不中用了,即便當時記住了課程的內容,可一覺醒來又忘得干干凈凈。」

妻子聽罷,只是笑了笑,隨后她柔聲鼓勵道:「你再堅持堅持,我還等著你親手給我寫封信呢!」

為了達成妻子這個看似微不足道的愿望,西畑保每天按時趕到夜校,無時無刻都沉浸在學習的氛圍里,他先是逼迫自己死記硬背那些如天書般的字符,回家后就憑記憶在紙上描繪出它們的形狀,直至將它們牢記于心。

隨著時間的推移,西畑保終于學會了寫自己的名字,這在旁人看來只是寥寥數筆的事情,他卻付出了遠超常人的努力。

2006年12月25日,清晨,西畑保像往常一樣,為妻子做好早飯后去了學校。待皎子起床后,她看到桌子上擺著一封信,打開后發現里面是丈夫歪歪扭扭的字跡,足足有7頁之多。

其中有一頁,西畑保這樣深情地寫道:「今天是我們結婚35周年的紀念日,在這個圣誕節,我懷著感恩之心寫下這封信,謝謝你一直陪伴著我。」

「作為一個不被社會認可的人,我曾經多次躲在被窩里暗自哭泣,但那次你發現我不會寫字后,卻沒有嫌棄我,而是毫不在意地說‘我們一起加油吧’,這句話我一直銘記于心,感謝你的陪伴,才有了現在的我。」

信中充斥著不少錯別字,還有很多語序不通的地方,可皎子讀著讀著,不覺潸然淚下。

此后的每一年,西畑保都會在結婚紀念日那天給妻子寫封信,他的文化水準日益精進,筆下的語言也越來越順暢。

可惜,這樣的甜蜜只保持了4年。2010年,與西畑保攜手走過了39年春秋的皎子,突發心臟病去世了。

西畑保卻并未因此消沉下去,他繼續前往夜校學習,就像他對女兒說過的那樣:「我學習的腳步只要不停,你們的媽媽就永遠不會離開我。」

2020年,84歲的西畑保終于從夜校畢業。經過鑒定,經過近20年的努力,他已經達到了國中生的水準。

他終于能順暢地寫出一篇文筆流暢的信了,遺憾的是,他的妻子再也看不到了。

直到畢業前夕,學校里的老師和同學才得知西畑保堅持學習的目的。隨后,在媒體的推波助瀾下,兩人的愛情故事,傳遍了整個日本。

后來有節目組對西畑保展開了一次采訪,當著全國觀眾的面,西畑保展示了這麼多年來他給妻子寫的每一封信,并講述了兩人相處的點點滴滴。

節目快結束時,西畑保深情地對著鏡頭說:「假如有來世,我還想和她在一起。」那一刻,屏幕前無數習慣了快餐愛情的年輕人,無不眼含熱淚。

我識字是假的,但我愛你是真的。不是所有的愛情,都能天長地久,不是所有的欺騙,都是不可原諒。

真正經得住時間考驗的愛情,永遠是相互包容彼此成全,包容對方的缺點,接納對方的不完美,將婚姻當成一輩子的事業去經營,而不是試圖改變對方。

共勉!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