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日本的天皇制度想必沒人會感到陌生,曾經的日本天皇僅憑一張臉就能讓全日本人民為之瘋狂,這樣的凝聚力著實非常可怕。
日本天皇制度最讓人稱奇的就是它的延續性,迄今為止,日本已經存在過126代天皇,坐穩了千年江山,即便如此,卻越來越衰落了。
現整個日本皇室成員人數還不如普通的一個大家庭,56年來皇室只誕生一個男嬰,還并非當今日本德仁天皇所生,日本皇室岌岌可危。
這個「全國的希望」就是今天的悠仁親王,也是未來日本皇室唯一繼承人。
日本皇室人口的沒落也伴隨著民眾的一片噓聲,這不僅是因為民眾對未來的皇室感到希望渺茫,更因為養活一個天皇實在太耗錢了。
日本皇室即將「絕種」并非危言聳聽,如今在任的日本德仁天皇,自2019年從父親手中接過皇位就一直不聲不響的在為皇室的接班人而努力,可不曾有一個兒子。
反之德仁天皇卻一不小心成了女兒奴,生了三個女兒,而如今年事已高,再想要孩子恐怕不太現實。
沒有兒子對于日本皇室來說是莫大的恥辱,在日本皇室有個規矩,也被稱作《皇室典范》,里面明確寫到女兒家如果出嫁、結婚,那將會被視作放棄皇室身份。
很多人會說,如果德仁天皇的女兒嫁給同為皇室成員的男性,那不就既能保住皇室身份,又有希望成為下一任女皇了嗎?
但事實上是,時至今日日本皇室只剩下17口人,雖然日本皇室近親結婚也不是第一次,但這樣近的親戚關系,就算是未出嫁的愛子恐怕也難為其咎。
所以說德仁天皇的三個女兒對日本皇室的未來半點幫助都沒有。
可正當發愁時,他的弟弟文仁親王這邊卻產房傳喜訊,四十歲的紀子妃生下了悠仁,這是56年來日本皇室的第一個男丁。
雖然不是德仁天皇的骨肉,但是他還是捏了一把汗,因為在日本,德仁天皇沒有子嗣繼承皇位的話,皇位會自動落在他弟弟文仁親王的頭上。
可文仁親王又已經步入老年,那麼皇位勢必會承接到新生的悠仁親王身上,所以悠仁的到來是為日本皇室解了燃眉之急。
但他們高興得太早了,悠仁這個孩子怎麼看都與尋常小孩「與眾不同」。
在生產悠仁時,紀子妃可謂是吃盡了苦頭,因為是高齡產婦,很多炎癥、并發癥都接踵而至。
更重要的是,紀子妃在懷胎第七個月時,腹中情況非常復雜,如果等到第10月生產恐怕兇多吉少,于是紀子妃就選擇了提前剖腹生產,所以悠仁也是個早產兒。
雖然悠仁的降世并不順利,但日本皇室的強行渲染卻讓人大跌眼鏡,悠仁出生后,沒人關注紀子妃這個高齡產婦的身體狀況,所有皇室成員的關注點都在這個孩子身上。
這份過度關注也預示著悠仁未來皇位繼承者的事實,同時日本皇室也靠著這老來得子賺了個盆滿缽滿,悠仁出生給皇室所帶來的經濟效益高達1500億日元。
這就相當于全日本人民集資為皇太子慶祝降世,因此悠仁一落地就引起了很多日本人民的不滿。
而悠仁的爺爺明仁天皇更是喜出望外,太上皇的面子也不要了,帶著悠仁又是游山又是玩水。
但其實更讓日本民眾難以接受的是皇室和媒體對悠仁的過度包裝。
有意思的是,還不到十歲的悠仁就已經被宣傳成一個神童的形象,雖然后繼有人是件喜事,但日本皇室為了鞏固地位也是無所不用其極。
歷任天皇兒時都會經歷無比苛刻的教育和訓練,而悠仁作為獨苗顯然是被網開一面,日本皇室對他的期望并不多,唯一的期望就是健康地活著。
再看看日本皇室如何將一個不到十歲的小孩包裝成「一代天驕」的。
用日本媒體的話總結,那就是悠仁這孩子別的優點沒有,就是聰明,6歲博覽群書,能自己創作散文,8歲就能自己打造一架3米多高,裝有紅綠燈的鋼鐵機器。
不明所以的話,還真容易被這天花亂墜的吹捧唬住,旁人看來這不就是當代鋼鐵俠嗎?
實際上鞋子大不大只有腳知道,日本民眾對于這個孩子的表現似乎顯得并不滿意。
先說6歲寫散文,俗話說「聽說讀寫」,「說」排在前邊,「寫」排在最后,再看悠仁,在人面前一句話要分三瓣說,沒人相信那文章是他本人所寫。
這樣的包裝實在是侮辱所有人的智商,旁的不說,悠仁一次在媒體面前就漏了怯,看著德仁天皇的照片就叫起了爸爸,這讓站在旁邊的文仁親王實在掛不住臉。
自己的親兒子分不清誰是自己的親爹,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要知道一個6歲的孩子,連自己的父親都傻傻分不清有些太說不過去了吧。
可見悠仁在皇室里并沒接受什麼教育,反倒是吃喝玩樂上歷練了不少。
另外再說說8歲造機械,這說出來都覺得可笑,8歲的悠仁走路都打晃,還能去打造3米高的機械?
而且悠仁被證實,自己的考試成績全部都有槍手替考,現實里的他8歲連數都查不清楚,還不如日本老百姓家的孩子。
數學是物理的基礎,十以內的加減法都困難的悠仁,想要搞清機械電路還是再等個幾十年吧。
那麼有人會問,悠仁作為日本皇室的后代怎麼會搞成這麼呆呆傻傻的樣子?日本皇室又如何變得如此衰落以至于把希望都寄托在不太聰明的悠仁身上?
唐朝時,日本的敦仁天皇其實對華夏民族還是十分仰慕的,尤其當時唐朝名震四海,敦仁天皇就是忠實粉絲一枚。
他對中華大地十分好奇,又無比敬畏,他驚嘆于這片如此廣袤的大地為何能被治理得井井有條。
于是敦仁天皇幾乎是照搬照抄了唐朝的文化和制度,包括唐代皇室內部的規矩。
但久而久之,唐代沒過幾代就發生了武則天篡權的大事件,李家天下一下子變成了姓武,這其實在歷史上只是滄海一粟,但日本卻走心了。
要想把統治時間延續到千秋萬代,就要保證皇室的純潔性,于是日本皇室對唐朝制度進行了改動,他們只允許正宗皇室人員繼承皇位,其他人沒有資格。
就像與武則天同時代的執政的持統天皇,雖然是女人,但與武則天不同的是她是正宗皇室成員,并且13歲就嫁給了自己的叔父天智天皇。
這也就意味著,這份血緣關系只存在于皇室內部,也就是近親結婚,從那時開始,日本就開始延續了這個傳統,所有皇室成員的婚事全部內部消化。
并且日本皇室對這件事毫不避諱,還覺得很光榮,對外宣稱保持了皇室的純潔性。
但懂科學的人都知道,近親結婚的風險性有多大,這將會提升后代的遺傳病發病率,也會增加基因突變導致智商降低的風險,嚴重者孩子畸形,影響孩子的生育。
而日本皇室的近親結婚習俗卻堅持了幾百年,這也就是為什麼時至今日,算上出生不久的悠仁,整個日本皇室才僅有17個人。
想當年敦仁天皇怎麼也想不到,雖然皇位傳了千年,是世界上皇位傳得最長的國家,但卻是揀了芝麻丟了西瓜,落得日本皇室當下一片凋零之景,56年才誕生一個男丁。
直到1923年出生的明仁天皇迎娶平民之女美智子,這才算是打破了這個惡性循環。
但不巧的是,近親結婚的惡果沒有落到明仁頭上,也沒有落到德仁頭上,正落在了悠仁這里。
有日本民眾發現,悠仁每次出現都是呆若木雞,走起路來像一個七十歲的老人,而且身材矮小。
雖然文仁和紀子妃不是近親,并且已經很努地去改變皇室基因,奈何幾百年的「傳承」能是說破解就破解的嗎?
悠仁的樣子實在讓人難以信任,他能否在父親「歸位」后扛起大梁實在不好說,而且就這樣的狀態,悠仁會不會有下一代就不好說了。
要知道悠仁可沒有兄弟,如果自己不能完成傳宗接代,那悠仁可真就成為日本皇室的瀕危物種了,也很有可能成為日本的最后一位天皇。
其實這也是民眾所愿,日本平民對天皇制度早就嗤之以鼻,除了民眾要滿足皇室的面子工程以外,還要「上供」養活皇室成員,這讓許多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日本的皇室經費分為三大塊:宮廷、內廷、皇族。
而皇族生活的地方就被稱為皇居,日本天皇所住的皇居占地面積就高達17公頃,園林、水系一應俱全,每年皇居的維護等費用就達到500萬日元。
整個皇居里面就有上千間房,電子設備就幾千台,每年日本皇室的網絡費用就高達200億日元。
不算天皇有什麼特殊癖好,單就皇居內的農場、酒窖等場所就需要1700名傭人,加上天皇的貼身丫鬟、醫生幾十人,這些人的開支都是皇室的固定費用。
《信使周刊》就曾透露出日本皇室消費的冰山一角,德仁天皇的小女兒愛子的一個手包就至少3萬日元,悠仁作為最受寵的皇孫,消費水平那一定是只多不少。
基本上悠仁每次出席公共場所,所穿的衣物都是不同的,而且價值不菲,隨便拿出一件外套都是最低4萬日元的水平,好一點的絲質衣物都要幾十萬日元。
而且悠仁隨隨便便過個生日,搞個聚會又要個幾百萬日元,真正是花錢如流水。
那麼這些錢從哪來呢?當然是日本老百姓的腰包里。
據統計,整個皇室一年的花費,就要用掉老百姓納稅額中的60萬億日元。
而悠仁已經十幾歲,正是花錢的時候,他的教育成本支出也遠超常人,但就這樣皇室人員依舊有些不滿意,認為不應該給皇室成員花費限額,悠仁的學費要公費才行。
再看提出這個想法的不是別人,正是悠仁的生母紀子妃,當然也可以理解,誰不想多攢些錢呢。
別看日本民眾手里沒什麼錢,但日本皇室成員卻非常有錢,明仁天皇曾公開捐款1500萬日元,資助災區重建,要知道這只是他零花錢里的的冰山一角。
而且皇室成員的收入可以說是十分穩定,沒有稅收、克扣,完全是凈利潤,每年瘋狂「吸血」日本平民。
據測算,一個日本平民,一年至少要賺6億日元,才能達到日本皇室成員一半的收入。
這也就是為什麼日本人民對這個呆頭呆腦的悠仁并無好感,據統計擁護悠仁做未來天皇的民眾還不到10%,這支持率也算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了。
很多日本民眾目前的想法就是很無語,每年花那麼多錢養活皇室成員,就培養出來個這?
不僅如此,悠仁這個未來天皇與父輩不太一樣,因為是獨苗,在很多方面對他都進行了特殊照顧。
例如悠仁的書桌上不允許有利器,包括鉛筆刀,所有的鉛筆都是傭人來削好再給他用,悠仁生活了十幾年愣是沒見過刀長什麼樣。
曾有一次,一個照顧悠仁的傭人意外將一把美工刀落在了悠仁的書桌上,這個人不到幾個小時就被警方逮捕了,理由是威脅未來天皇的生命安全。
這樣的保護可以說是相當全面,就連坐飛機都不能和親生父親文仁親王一起,生怕有人搞暗殺誤傷了皇室的小寶貝。
但別看悠仁平時面無表情,罵起人來可能連自己都怕,年僅15歲時就罵遍了全世界,身邊的傭人、老師、就連自己的表姐愛子都沒能幸免。
據皇室傭人透露,悠仁十分愿意和他們打撲克,但總是連牌都分不清,只要感覺到沒人「放水」,小皇子張嘴就是一通日本「國粹」。
在公開場合也是一點不給皇室面子,獨自嘴里嘟嘟囔囔,不停地在抱怨。
皇室為了讓悠仁融入人群,特意給他配備了一眾「陪讀」,但他們根本沒有交流,理由是陪讀學生聽不懂悠仁「獨特」的語言,而且悠仁每次都慢半拍,急得經常拍桌子表達不滿。
脾氣又酸又臭的悠仁總是慢半拍、出口成臟,這樣的素質暫還沒有成年,如果成年之后那豈不是胡作非為了。
如今悠仁已經16歲,面對日本皇室的「慘狀」,日本政府也在積極思考對策,并提出了兩個方案。
其中一個方案就是待悠仁長大后領養一個孩子,這個孩子可以是皇室遠房表親的后代。
這很有趣,日本內閣這麼思考也就意味著完全放棄了悠仁。
但相比之下,第二個方案更加靠譜,那就是讓現任德仁天皇的女兒愛子繼承皇位,做下一任女皇,但這是有代價的,愛子將在五十歲之前不能結婚,直到有合適的繼承者才能退位。
無論是哪種方案合適,日本內閣都有些顯得捉襟見肘,天皇作為日本的精神領袖,雖然有些耗錢又沒有未來,但日本內閣還是不希望天皇真的「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