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城市的快節奏~日本媽媽帶娃「回鄉下過日子」,兩層自建房自然溫馨「美到登雜誌」:光是看著,就覺得「無比療癒」

莫可可小姐姐 2022/10/10 檢舉 我要評論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這一兩年網路上,可以看到很多從一線城市回到農村生活的家庭。遠離都市,某種意義上就遠離了城市的快節奏和壓力。突然就覺得,疲憊的身心可以長長地舒一口氣,感歎生活可以如此簡單~

今天艾姐要和大家介紹的主人公,是一位日本媽媽。她帶著兩個孩子從城市回到神奈川縣生活,遠離東京的繁華和熱鬧,在鄉下過得愜意又舒適,一起來看看她們的家吧~

01庭院

房子是位于日本神奈川縣的一個鄉村,自建的兩層小樓,門前還有面積不小的庭院,相比東京的住房壓力,這裡給她的孩子們足夠的玩耍空間。

門前小院子是小朋友的玩耍的場所,也是各種鮮花綠植的生長基地,成為女主人裝飾房子的一大亮點。

偶爾一家人也會在小院野炊,烤制喜歡的美食,在舒適的環境裡,孩子們也更舒適自在。

庭院內鬱鬱蔥蔥,屋內女主人也把自然融入家居和生活,一度被日本家居雜誌評為「最溫暖的空間」~

02玄關

日本的玄關,基本都是下沉式的設計,進入真正的室內之前,可以在這裡更換鞋子、放置包包和衣物,也去掉了身上的灰塵,讓真正的生活空間更加潔淨。

除了下沉空間,抬高的室內全部使用實木地板,觸感好,也讓家自帶溫馨感。

玄關處還有一個小小的儲物間,用來存放外出包包、清潔工具、鞋子等等。女主人還將一些不常用物品全部使用相同的收納袋分類標籤收納,視覺上十分統一整齊。

玄關儲物間,實際上就是日式土間,空間雖小,卻可以把垂直高度全部利用起來,儲物量也十分可觀。

同時作為進門雜物存放區或外出物品收納區,也一定程度上保證了真正生活區的乾淨清爽。

03餐廳

女主人的餐廳,多次登上日本家居雜誌的封面,也一度成為社交平臺的熱榜。餐廳是這位日本媽媽精心打造的空間,同時還是一家人的生活中心。這裡有無數溫馨的場景和畫面,每一面都讓人感到生活的美好。

整屋的原木風在餐廳處體現得更為明顯,深色的原木餐桌和餐邊櫃,讓人感到十分質樸溫暖。餐桌一側是窗戶,採光非常好,另一側是樓梯,上下樓都經過的餐廳,就顯得格外重要。

媽媽成為兩個孩子的攝影師,記錄著每一個平凡又幸福的日子。這也是社交平臺上,大家喜歡和點贊的原因。兩個孩子可愛又自在,讓無數人看到了真正溫馨的生活場景,而不是冷冰冰的家。

兒子作為哥哥會時常幫媽媽給妹妹盛飯,在一片「樹木」的家裡,生動自然。

仔細看還可以發現,兩個孩子的衣服也是「兄妹裝」,色彩上總是一致,這也是媽媽的用心。

餐廳和廚房都有巨大的門窗,因此採光也是無敵好,自然風時常輕撫桌面,讓每一個平常的日子,都變得更加有趣。餐邊櫃全部使用透明玻璃櫃門,內部收納一目了然,也更為通透清晰。

清晨光線好的時候,原木會成焦糖色,隨著光影移動,一點點亮點房間。正如「陽光照著樹木」,耀眼溫暖。

夜晚打開吊燈,不用十分明亮,卻倍感安全和舒適,家的味道在深夜的蟲鳴中進入夢鄉。

一家人週末的時候,總要有豐盛的聚餐,美味是家的靈魂,也是辛苦勞作的慰藉。

我想這也是無數人總會懷念「家的味道」的原因,借助一切的器物和環境,最終到胃裡,養成一家人的口味。給足新生命能量,待他們成年,依舊會選擇滋養生命的家居環境和美食,以此循環往復,生生不息。

04廚房

日本大多都是開放式廚房的設計,廚房和餐廳之間,一般是高出灶台的半牆,灶台區往往在裡面,一定程度上也是減少油煙。

廚房的佈局也基本都是雙一字型,靠近餐廳是水槽+灶台,身後靠牆就是整面的收納區。很多的日本主婦,喜歡將廚房打造得如實驗室一般,一絲不苟,整整齊齊,享受檯面無物的清爽。

不過這位日本媽媽對廚房有自己的理解,她的廚房,給人滿滿當當又煙火十足的氣息。

稍認真看會發現,這位媽媽還是一個原木控,連很多的廚具都是木質的,將生活與木材融合了。

灶台和水槽之間的空間不算大,即作為備菜區,也是出餐區。檯面包括灶台牆面全部都是不銹鋼材質,日常清潔更輕鬆。

水槽超大又超深,清洗鍋具水不會輕易濺出,和檯面完全一體的設計,檯面有汙漬可以輕鬆擦入水槽。

水槽底部全部開放式設計,方便收納一些不必放入冰箱的果蔬,空間變得十分靈活。

灶台區轉過身就是廚房的收納區。冰箱靠牆放置,存在感一下降低了不少。

利用冰箱位置,女主人還做了壁掛收納,放置廚房紙巾和烘焙用品,日常取用便捷。

在冰箱和黑色櫥櫃之間,是廚房的小家電區,通過檯面和牆面隔板的收納,將家裡常用的烹飪電器和鍋具,集中放置。

物品種類繁多,看起來卻並不覺得雜亂,主要是色彩和材質的統一。在物品的造型上,女主人也選擇質樸可愛的,耐看有趣,做起飯來心情都很愉悅。

底部的開放式儲物櫃,也是通過大大小小的藤編收納筐進行收納的。值得一提的就是這個抽屜煮飯區,打開煮飯,用完推回,超省空間。

對于很多廚房小,檯面空間不足的人家來說,不妨做個參考,在櫥櫃內留出一個煮飯區,安裝設計都很簡單,卻能省很多事。

兩個孩子時常幫助媽媽盛飯,我想這也是女主人熱愛記錄的原因,記錄家的同時,也看到了孩子的成長。

黑色壁櫥主要用來收納家裡的碗筷餐具,長虹玻璃推拉門,將拿取變得更輕鬆了。

廚房空間並不大,物品多而有序,屋主看似隨意擺放,實則是非常有技巧的佈局和收納。多看幾遍,可以發現其色彩、材質上選品的妙招。

05活動室/書房

LDK的佈局,就是客餐廚一體,在餐廳距離不遠的位置,就是家裡的客廳,也是活動室和書房,甚至還兼顧了休息區使用。

女主人不再使用傳統的客廳佈局,而是將書房與榻榻米結合。開放式書櫃搬上榻榻米,省空間又有創意。

平時孩子們可以在這裡盡情閱讀或玩耍,隨手可取的書籍,給家人十分便捷的閱讀氛圍。偶爾也可以搬上小圓桌,在這裡看書喝茶,或是小朋友擺積木使用。

可收納的圓桌還可以隱藏在榻榻米內部,通過帶滑輪的託盤,將其變得十分靈活。

更多的時間,活動室是女主人的工作區,在榻榻米前支起一個小方桌,就可以輕鬆在家辦公。

從廚房看向活動室,延續的地板和木結構,給人整屋「生來如此」的連貫感。

一樓是家裡的生活區,也是日常的活動中心,休息區則主要集中在二樓。

06兒童房

二樓兒童房的佈置依舊簡單,黑色鐵藝床,下層休息上層收納。床品基本都是棉麻的白色,非常乾淨,也有安靜的氣場。

床上自帶的掛衣杆可以用來收納小女兒的衣服,小朋友自己潛移默化中也懂得收納和拿放,將床鋪打理得井井有條。

兒子的床則是「小房子」裡的上鋪,通過白紗做隔斷,保護孩子們的休息和隱私。

兒童房還專門放置了小書桌,兩個小朋友日常看書寫字都更方便。

兒童房的佈局沒有想象中專門的設計和過多的裝飾,我想女主人從內而外對空間的態度,似乎就是自然和輕鬆。

07衣帽間

二樓有專門的衣帽間用來收納一家人的衣物,不過內部並沒有做固定的板材衣櫃,而是通過鐵藝的衣架進行收納。

頂部使用大的收納盒,可以放置冬季的棉服棉衣,中間掛衣區掛當季的常穿衣物即可。

一些貼身或換季的衣物,使用抽屜式收納盒分類存放,抽拉拿取也很便捷。

日本衣帽間或者衣櫃的設計都十分簡潔,基本都是通過衣架直接收納,有些會固定單隔板+掛衣杆樣式。空間相對靈活,方便隨時調整,也減少板材污染。

08衛浴

衛浴的設計,仍舊離不開原木風,為了方便小朋友洗漱,還專門放了雙層凳子。

浴室櫃依舊做開放式,底部除收納小物品外,正好可以放下髒衣籃,日常髒衣服可以集中收納清洗。

日本衛浴基本都是三分離設計,獨立的如廁區,空間小,功能獨立。專門的馬桶凳,也是方便小朋友學會使用衛浴。

洗衣區位于如廁區和淋浴區之間,洗衣機上層固定隔板,用來收納清潔劑和晾衣架等物品。

在之前的文章裡艾姐提過,日式洗衣區一般離淋浴間很近。這樣設計的目的,就是方便洗澡時,隨時可以將髒衣服塞進洗衣機,縮短清洗動線。

看似簡潔質樸,實際功能和佈局都十分實用和人性化,很值得我們學習和思考。

我想這也是很多人喜歡日式風的原因,我們看到精緻華麗的家會羡慕,而看到這種自然舒適的家,會放鬆。如果讓我選,我更願意家是輕鬆愉快的。在這個空間裡,你不用小心翼翼,刻意維持,如同穿一件棉麻的家居服一樣,合身又沒有負擔。

我想這也是女主人對空間的表達,一切都是自然,用自然裝飾家,讓人踏實又溫暖。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