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名東大女學生成為日本網友熱議的對象。
她叫飯冢潤子,畢業于著名的東京大學。一般像她這樣的名校學生,畢業后都會選擇在大企業就職,做個光鮮亮麗的OL。最初飯冢也不例外。
畢業后的她進入某家專注于籌辦大型國際展覽會的名企。不過短短3年后,她卻出于意料地辭職,選擇跳槽到一家林業公司,扛起電鋸、成為了該公司創始以來的第一位 女樵夫。同時,她稱這份工作是 「命中注定的天職」。
對此,日本網友議論紛紛。
有人認為,她身為名校畢業生,回村做樵夫實在浪費了國家寶貴的教育資源。畢竟有的人連大學都上不了。
「如果連大學都畢業了,那就太可惜了。我因為家貧沒能上讀大學,所以更加覺得可惜。」
有人覺得,「東大怪人」就是多,應該尊重個人對職業多樣化的選擇。
「一般人都會覺得很多東大生都是「奇怪的人」,實際上我聽朋友的兒子也是這麼說的(他也是東大生)。她確實很聰明,不過與其說是那種頭腦靈活的,倒不如說她是那種全心全意朝著自己的理想努力的人。很多人都會質疑她為什麼東大生要做這樣的工作,其實我覺得她本人工作認真、生活充實,因此她會認真地去體驗職業的多樣化。」
有人為「東大怪人」點贊,認為東大生的特立獨行,其實挺好的。
「確實在普通人看來,東大怪人很多。普通人的話,會選擇適合一流大學畢業生的職業,然后出人頭地。不過東大生蠻特立獨行的。聽說很多東大生畢業后沒有找工作沒有收入就留在大學里,埋頭苦干研究迄今為止都沒有完成的研究和開發。這種做法不受社會體制影響、遵循自己的價值觀,其實挺好的。他們在一件事情上找到了自己的價值,全身心貫注做好一件事的能力,其實比普通人要強很多。」
有人表示羨慕,認為能考上好大學,就代表人生能夠擁有更多的選擇。
「上了好大學就可以增加人生的選擇。最頂尖的話,就是東大或者慶應,本身就可以選擇官僚之類的道路。但如果只是三流大學畢業的話,本身能夠選擇就很少。不管怎麼說,能夠清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并且一步步實現了。真是可喜可賀,讓人羨慕。」
有人非常佩服她的選擇,認為她正在日本林業做出貢獻:
「或許是國外的木材漲價了,希望今后在日本也能大量植樹造林、有效地利用國產木材。林業也能提高工資。和在有天花板的辦公室不同,這份工作很樸素,同時擁有魅力。希望大家能宣傳出去。希望林業也能投入力量,共同削減世界的碳排放。」
有過來人希望她能堅持這份艱辛危險的工作:
「我之前也做過樵夫,當時也覺得這是一份命中注定的天職。林業是一個人手不足、體力活多的行業,所以無論是國中畢業還是東大畢業的,都可以去做。根據林業公司的不同,也有女性活躍的崗位。只不過,要堅持樵夫這份工作是非常困難的。不僅經濟上會有困難,就連身體上也會落下毛病。我就是因為這兩個原因,所以跳槽到別的行業,不過至今我還是很喜歡山。」
正如這位前樵夫所言, 林業確實是日本最危險、最低薪的行業之一。
林業工作是一項體力活,同時伴隨著危險和多發事故。從日本不同行業的死亡率來看,林業為最高,是全部產業的平均10倍以上。
日本全國從事林業極大多數都為男性,林業從業人數僅為4萬5000人,并且在逐年減少。不過,其實在林業工作的年輕人不在少數,但當中有很多都是工作5年后就中途辭職的。
這是因為林業收入低、常年不漲薪,日薪支付并且沒有相關福利保障。年輕人看不到行業的晉升空間與未來,于是紛紛逃離。
因此,不難理解,一位東大畢業的年輕女性選擇做樵夫,會引起輿論一片嘩然。
不過,對于當事人飯冢潤子而言,做樵夫真的是一份命中注定的天職。
飯冢做樵夫并不是像如今一些年輕人那樣,因厭倦大都市而返璞歸真,逃離到鄉下。
她是為了完成兒時的夢想,才主動走入森林。
飯冢從小就對森林、環境問題非常感興趣,后來考入東京大學后,她就選擇了與森林有關專業——東大農學部的森林環境科。在期間,她全面系統地學習了森林土壤、森林政策、動植物等與森林相關的知識。
在這個過程中,她了解到,日本的森林正在不斷成長中。人工林也迎來了上市的季節,但由于沒有得到科學、妥善的保養,許多人工林正在逐步被荒廢。與此同時,日本卻在進口一些海外違法采伐的灰色樹木,以滿足國內需求。于是,她覺得,如果能夠活用國內的樹木就好了。
在這里,我們可以先了解一下日本森林的現狀,以及理清大家對日本森林的誤區。
眾所周知,日本的國土面積大約有70%都是森林,森林覆蓋率是繼芬蘭、瑞典后,排名全球第三的發達國家。
提到森林,很多人第一時間都會想到原生林,但其實日本的原生林只占到4%。因此可以說,日本的森林都是由人參與其中的。
日本的森林大約有40%由人工林組成,剩下的60%都是雜木林。
即便如此,日本的木材自給率在半個世紀以來一直都處于低位。盡管近年來木材自給量連續12年增加,但直到2020年為止,自給率才達到40%,還不到1955年鼎盛期96%的一半。
因此,日本一直都向海外進口木材,這不是出于保護國內森林,而是供給關系緊張所致。
根據2021年日本的木材進口統計,如今日本最大的木材進口國是加拿大,其次是俄羅斯、瑞典以及烏克蘭。
受到俄烏沖突的影響,烏克蘭進口木材的價格也隨之高漲。而根據國際性環境NGO調查,在烏克蘭進口到日本的木材中,涉嫌諸多違法砍伐的的灰色木材。
為此,日本近年來非常看重林業,以及人工林的活用。
在大家印象中,要保護森林似乎就要禁止砍伐,然而事實并非如此。
砍伐,并不一定對森林有害。人工林一般超過50年后,就必須要砍伐,以便更好地維持森林。這其實在遵守「砍伐、使用、種植、培育」的良性循環。
為了恰如其分地發揮森林的多方面功能,維持森林的循環,保持好的森林很有必要。如果沒有足夠的人工林被砍伐,就不能種植新的樹木,木材銷售帶來的收益也會隨之消失,其他森林也不能進行養護。這樣的話,變老的樹、養護不足的樹,就不能發揮森林的功能,極有可能產生惡性循環。
更有甚者,會引起自然災害。譬如關東城市的丘陵地帶,沒有管理的樹木生長過多的話會有山泥崩塌的危險,從而威脅到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
因此, 森林不活用,就不會有好的森林。
再加之,東京都大約40%的面積都是森林。在這樣的環境下,飯冢更希望能夠積極創造森林的價值,讓大家了解到森林的好處、林業的可能性,從而關注到如今的森林和環境保護問題。
同時,她也意識到, 如果沒有樵夫對森林的保養和合理利用的話,森林很快就會變得荒蕪。而這個冷知識,一般都不為人所知。
于是,從這天起,在飯冢的內心深處,一棵森林的小小種子就悄悄種下。她覺得自己終將有一天會從事與森林環境相關的工作。
為此,她對自己的職業有了明晰的規劃。她打算在畢業頭三年里,進入企業學習基本的商務禮儀和素養。于是畢業后,她就進入了一家專注于籌辦大型國際展覽會的名企。
忙碌的工作讓她身心疲憊,在一次偶然間,一本書讓她的夢想照進現實。
這是2011年出版的《今日も森にいます。東京チェンソーズ》,書中詳細介紹一間名為「チェンソーズ」(下文稱「Chensors」)的新型林業公司,是如何從2006年創業,經由各種與森林有關的活動,而發展至今。
書中所描繪的在森林工作的氛圍,極大地吸引了飯冢。在看書的過程中,她十分激動,那顆早年間的森林種子也迅速萌芽了。
她非常想要進入Chensors工作。在此之前,她從未想過要當一名樵夫。而今,因為在活動公司的工作,她切身感受到 「身臨現場」的重要性。而作為樵夫的話,她就能以親身參與到森林環境中。
即便當時公司并沒有招聘,但她還是壯著膽,抱著嘗試的心態,向公司發了簡歷。
公司HR突然看到一封東大畢業生的簡歷,感到很愕然也很驚喜,很快將此事告訴了社長青木。
青木看到了飯冢的簡歷以及她的經歷,便約了面試。當時她還沒有從活動公司辭職。青木便對她說,如果想要面試,就必須得到森林的工作現場一趟。
她感到有點不安,因為說不定會被PASS。不過她還是鼓起勇氣試一試,她參加了面試,并且也到了林業公司的工作現場——檜原村。在森林里,她感到很有充實感、非常滿意。
于是,迎著公司同事的好奇與震驚的眼神,飯冢成為了公司有史以來的第一位女性員工、女性樵夫。
剛剛成為樵夫的飯冢,其實心里也沒底。瘦小的她扛起和沉重危險的電鋸,一開始覺得很吃力。
聰明如她,很快就在實踐中調整過來。
她知道在力量上,自己與男性存在著差距。因此她決定不能單純依靠體力來工作,而是通過腦力來彌補體力上的不足。
于是,她十分注意切割樹木時,電鋸使用的幅度、角度,以及相對應投入的力度。在每次去現場之前,她都要仔細檢查自己的身體狀況以及工具的使用情況。
久而久之,她能夠游刃有余地扛起電鋸工作。在整備間和砍伐間工作時,她工作的投入程度,很多時候連身邊的男員工都自愧不如。
飯冢的工作表現讓社長青木大為改觀。實際上,青木最初并不太想錄用她。在面試過程中,青木很滿意飯冢的言談和自信,然而卻沒想錄用她。因為彼時坐在他面前的飯冢,只是一位靚麗的都市OL,根本無法與樵夫劃上等號。
不過青木還是看在飯冢真誠的態度上,給她嘗試的機會。結果飯冢卯足干勁的工作,讓青木打心底佩服。
成為樵夫后的飯冢潤子,過得比之前還要開心。她每天都充滿朝氣地迎著風,沐浴著陽光,在森林中工作。
都市的鋼筋森林變成了郁郁蔥蔥的樹木;車水馬龍變成了鳥語花香;頭上讓人壓抑的天花板變成了湛藍無垠的天空;爾虞我詐的同事變成了樹木花草,以及舒適爽朗的風。
哪怕有時候太陽會把自己曬得大汗淋漓,但工作結束后所感受到那陣清爽的風,都會讓飯冢感到: 這是自己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刻。
「在自然中工作,無論多麼忙,心情也會變得很從容。」
就是這樣,過著簡單的樵夫生活,飯冢覺得自己找到了「命中注定」的工作。
在飯冢看來,任何工作都與性別無關。只要在「自己想要做」的基礎上,全力以赴、力所能及地去做好,無論什麼樣的工作,都不會因為性別和經驗的差異,而做不到。
「林業就是一棵一棵地種下樹苗,然后收割周圍的草,去除多余的樹枝,親手培育樹木長大。對于樵夫而言,樹木就是自己的孩子。」
飯冢想要進一步開發樹木的價值,將它的美麗傳達給更多人,為此,每天都還在學習、摸索,如何能做到更好。
正如飯冢一樣,小編覺得,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職業的權利,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里,全心全意地做好自己的工作,這樣就已經很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