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一檔著名的紀錄片節目叫《The nonfiction》,開播至今已26年。專門長期跟拍小人物、邊緣人物的生活命運,不定期地在節目裡更新他們的動態。
《The nonfiction》跟拍過很多極具爭議性的人物。
那麼多被記錄下來的人生故事裡,有這麼一家人,最終活得不知去向。或者說,僅剩下的臉皮就是還知道躲起來。
這家人姓竹下,丈夫竹下勝裕去一家斯納庫喝酒時,認識了在那裡當陪酒女的妻子竹下敦子。一拍即合,結婚!
男的工作不穩定,收入不高;女的不想工作,就想嫁人當主婦。就這樣,一個23歲,一個18歲,相信橋到船頭自然直,不但結婚,還接二連三地生了6個孩子。
但生活,不是光靠樂觀想當然就行的。一大家子生活在埼玉縣川越市,日子越發難熬。
2000年,竹下夫婦決定全家搬遷去北海道一個叫濱頓別町的小鎮。
為什麼呢?
濱頓別町由於人口減少得厲害,就放出「誘人」條件,吸引外地人搬來本地生活。允諾鎮上幫著介紹工作,住滿三年後免費提供蓋房子的土地。
這對當時工作又快丟了,房貸還不上,銀行信用留下不良記錄的竹下夫婦來說,認為甩手離開,就能一切從頭開始。
這一年,丈夫40歲,妻子35歲。
搬到北海道後,鎮上給竹下勝裕介紹了一份「產業廢棄物處理廠」的正式工作。在偏僻地方, 這個工作絕對是份美差,收入穩定。
同時,鎮上還在同一個公司,給他妻子介紹了一份文職工作。低消費的北海道,正社員收入,預感很快能過上幸福生活。
可竹下本人不太滿意,他覺得既然來了北海道,就應該去牧場工作。為了生活,這才扭扭捏捏地應了下來。頗有點為了眼前的生活,不得不放棄遠方與詩的意思。
三年過去,符合領取免費土地,蓋自家房子的條件了。可竹下一家不符合銀行貸款的要求,於是,就去找牧場老闆櫻庭阿貝求助,請他來當擔保人。
竹下一家從剛搬來時起,櫻庭阿貝就一直很關照他們。聽了他們這個請求,挺為難的,阿貝為了拓展事業,身上已經背了1億日元的貸款。
但是好心的阿貝也明白對方的難處,最後答應當這個擔保人。他說:這只能依靠信任關係了,我相信竹下。
貸款擔保人,意味著欠錢的自己還不上時,就要由擔保人來還。
既然蓋房子,竹下兩口子就想蓋個好點的,預算2000萬日元。因為沒有存款,所以全部貸款。
43歲,零首付,30年還貸2000萬日元,這麼借錢,不擔心嗎?
妻子敦子挺樂觀,還是那句話:相信船到橋頭自然直。
就這樣,在小鎮鄰居們的熱心幫助下,蓋好房子,擺了宴席。
2003年,竹下一家八口人歡天喜地地搬進了新房子。這恐怕是這一家子的幸福巔峰了吧。
竹下家兩口子每個月收入36萬日元,但養活六個孩子,加上真不懂盤算著過日子,導致存不下來錢。
為了搬進新房子,還貸款買了全套傢俱。家裡的車也是貸款買的,算上房貸,竹下一家每個月必須還銀行24萬日元。
偏偏這時候,竹下勝裕工作幹不長久的老毛病又犯了。工作上,被客戶投訴,他覺得「為什麼讓我當壞人?」
一不做二不休,他遞交了辭職信。可後來發現,北海道這地方要想再找一份正社員的工作,比登天還難。準確說,以他的學歷、年齡、能力、情商找工作難上加難。
把這事兒跟房貸擔保人櫻庭阿貝一說,阿貝沒氣暈過去:一再跟你說,無論怎樣,工作絕對不能辭。你身上有貸款要還,還有六個孩子要養呀!
竹下沉默,看著懦弱無奈又挺可憐的。
他妻子替丈夫說情,就那麼繼續留在那裡上班,也沒什麼未來。
找不到工作就沒有收入,沒有收入就還不了貸款,怎麼辦?
在櫻庭阿貝的勸說下,竹下撤回辭職信,又在原公司幹了四年。
不過,這回他鐵了心要辭職。理由也極簡單:效益沒以前好,一直不漲工資……
而且,他妻子也一起辭職了。因為這家人計畫全家離開北海道,重回埼玉,城裡容易找到工作。
不知道這家人咋想的,以為「重啟」是度過一切難關的法寶嗎?回了城裡,要租房,北海道這邊的房貸也要還。為什麼不考慮男人獨自進城打工,女人留在原公司上班,儘量節省開銷呢?
後來明白了。櫻庭阿貝是擔保人,他還不上貸款,就得阿貝來還。竹下卻還如同哲學家般,拋出一句:反正想太多也沒用。
2008年,竹下一家搬回了埼玉。可重新開始不等於問題不存在。
租房子、添置傢俱家電等,把家底徹底耗光。家裡沒錢,上頭兩個還在上高中的女兒退了學,開始打工掙錢貼補家用。
其實從畫面裡可以看得出,竹下家真的不會過日子:全家下館子大吃大喝,去唱卡拉OK,大瓶大瓶的買飲料,養了三隻貓,又新養了一條寵物狗,夫婦都沒戒煙省錢……
儘管竹下一再用「能幫家裡掙錢很棒」來強行洗白,但輟學了的女兒,心裡很委屈。她笑著自問:我常在想,為什麼此刻沒有穿著高中校服?
而那頭,成了冤大頭的櫻庭阿貝,代為還債就罷了,打電話找竹下,對方接都不接。沒辦法,櫻庭阿貝只好親自跑一趟。
見到面,竹下又是那副懦弱無奈可憐的樣子。櫻庭阿貝說這對夫婦太沒責任感了,2000萬日元的貸款,只還了200萬日元,剩下1800萬日元的債務管都不管。
竹下向櫻庭阿貝承諾,下個月開始,每個月還錢。
可到了下個月,他還沒找到工作。47歲,能挑挑揀揀的餘地有限,就不能認清現實做些妥協嗎?
不,竹下又有道理了:我不能扭曲自己的自尊心。
這之後,自然也無法兌現給櫻庭阿貝的承諾。
竹下妻子買了一盒點心,去北海道櫻庭阿貝家裡道歉。當然,除了不還錢,其它都好說。
櫻庭阿貝真要被氣暈過去:誠意不是用一盒點心來表示的!我看不到你們的絲毫誠意,哪怕每個月還1萬或2萬日元,一點點有計劃地做些什麼。
竹下一家的9年生活經歷,也停止在了2009年。之後,這家人的跟拍已無法再繼續。
見過櫻庭阿貝的十天之後,竹下家的女主人敦子選擇放棄丈夫和六個孩子,徹底離開了這個家。
這次,她的「重啟」果斷甩掉了負資產。如同先前離開埼玉,去北海道「重啟」;離開北海道,再回埼玉「重啟」;還不了貸款,就甩給擔保人……
自此,再無竹下一家人的消息......
這一家的故事,在日本線民社會裡,儼然成為一本通俗易懂的人生教科書。看透人的命運是如何一步步滑向深淵,無情揭露可憐人必有可恨之處的那一面。
沒計畫,沒忍耐力,沒責任感,但自尊心莫名的強……想看人是如何跌落底層的,娜娜醬覺得看看竹下家的九年就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