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來說,大師級的建築都會被奉為神壇,無論是它的整體造型,還是細節設計都會拿來當作教科書級別的案例。
但大師也「翻車」,你們相信嗎?而且翻車也能翻出個「世界一流的‘失敗’之作」。
· 住吉長屋:冷到無法居住 ·
作為安藤忠雄處女座的住吉長屋,在他的建築生涯中可謂是舉足輕重。
當年,安藤剛剛從拳擊手轉行到建築領域,滿腔熱血,正好佐二郎夫婦(住吉長屋的業主)委託他設計自己的家,而安藤也準備大顯身手。
歷經一年多的時間,新房子終于落成了,但幾乎所有人都滿臉疑惑。
因為住吉長屋格格不入的外型,鄰居和路過它的人都表現出了「這是住宅?」的疑惑,而佐二郎夫婦的老母親,站在房子裡,也疑惑的問:「這房子已經完工了?」「這房子能住人嗎?」
更糟糕的還不是外型,是當佐二郎夫婦真的住進去之後,才是真正崩潰的開始。
夫婦:安藤先生,天氣冷的時候怎麼辦?’
安藤:多穿一件襯衫如何?
夫婦:如果變得更冷,怎麼辦?
安藤:那就再多穿一件吧!
夫婦:變得非常冷的時候呢?
安藤:那就請忍著點吧。
夫婦:嗯好,那我努力一下吧
產生以上這段對話的主要原因是,安藤在房子裡設計了一個露天中庭,他認為現代人為了居住的便利而捨棄了個性,失去了與自然的連接,而與自然親近的建築是更好的,居住者自己要去思考: 什麼才是適合自己的居住方式。
確實,安藤設計了沒有屋頂的房子,平時風會吹進來,雨也會下進來,在自己家裡就能感受春夏秋冬、颳風下雨,確實是個夠自然的房子。
無風不起浪,難怪有外界傳言住吉長屋連上個廁所都要打傘。
不過好在夫婦並沒有找安藤的麻煩,只是忍著住了40多年。看來做大師的業主,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 中銀膠囊樓:發霉漏水、慘遭吐槽 ·
除了上面提到的住宅翻車,這一環節不得不提起黑川紀章的銀膠囊樓。
當年關于中銀膠囊樓的建起,是非紛爭不斷。但無法撼動的是中銀在建築史上的地位,以及黑川紀章的設想——以自由刪減、隨意搬運、快速複製的建築,也足夠的超前。
▸1970年,膠囊塔興建過程
但如今關于它的吐槽數不勝數,房間過小,漏雨等問題層出不窮。
發霉問題更是見怪不怪。
以至于,前段時間中銀膠囊樓傳出消息即將慘遭被拆除的命運。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日本一流建築大師的‘失敗’之作」。
如果我們拋開建築理念不提,只單純的看熱鬧,會發現每一個建築背後的故事都充滿著戲劇性,有業主的苦苦忍耐,甲方的屢次反對,甚至是因為不滿而對波公堂,我們會在此驚訝的發現,原來大師也有著人間煙火氣呢!
但如果我們再將建築理念撿回來,整體的去看一看,就會明確的知道,安藤忠雄並不是要為難客戶故意修建露臺,而是因為現代人失去了與自然的連接,所以他想通過建築讓居住者思考: 什麼才是適合自己的居住方式。
黑川紀章更不希望中銀膠囊樓發霉到需要拆除,而是為了他曾預言的:城市人口將大規模流動,人們不再渴望房產,而是開始重視流動的自由。
即使真的是形式無法適用于功能所需,但他們的建築理念仍具有開創性,仍帶領了現代建築的前進,仍突破了建築空間與技術與形式之間的關係。
如果非要用一句話為大師的「翻車」建築開脫,那麼小編想一定是:沒有他們「翻車」,怎麼會有現代建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