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東京OL隨丈夫「進山當野人」,水電煤0元,一家3口生活費每個月只要4萬日元!

加油娜娜酱 2022/12/07 檢舉 我要評論

上圖為曾經的Yuni和現在的Yuni。

如今34歲的Yuni,已經在結婚后,將姓氏歸入了夫姓——田村。

16年前,Yuni懷著歌手夢,從老家北海道出發,到東京當起了「日本京漂」。

在東京的10年,讓她嘗盡了人間疾苦。

沒錢沒背景,想在東京站穩腳跟,很難。

Yuni雖然也多次拿起話筒站上舞台,但還是常常會入不敷出,需要靠兼職打工來維持生計。

「雖然說是為了追逐夢想,才要過京漂的生活。但現在回想起來,那段時間,似乎沒什麼快樂和希望可言。」

東京,一座華麗卻殘忍的都市。有的人可以在這里盡享世間繁華,但同時,也有人在這里佝僂蜷縮。

Yuni在東京的生活,很難稱得上是前者。

和如今的丈夫——田村余一,是在網絡上結識的,也就是俗稱的「網戀變現」。

2017年,兩人步入婚姻。隨后,Yuni便跟隨丈夫回到他家鄉附近的小山頭,過起了山林里的生活。

青森南部町,夫妻二人親手搭建的小木屋,就藏在這里。

不用電、不用煤氣、也不用正常居民的自來水。能自己動手的,都盡可能自己來。

Yuni邊撒種邊說,一家三口每個月的生活支出,大概在4萬日元左右。

一家人每個月會去附近的超市一次,買一些必要的生活用品。

家里幾乎所有的東西,都是手作,連兒子的玩具,也都是爸爸自制的。

「有什麼事都找田村這個萬能人!哈哈哈······」住在附近城區的老爺爺這樣說。

每個月的生活支出,都是靠田村余一去城區當「萬能人」掙出來的。

田村是這一片兒有口皆碑的「小能人」,由于周邊住戶以老人家居多,對電子產品的使用和維護并不是很擅長。

于是,田村就經常會過來幫大家解決難題。

除此之外,蜜蜂在家里屋檐上筑巢了,找田村!

庭院需要除草了,找田村!

家里的植物需要修剪了,還找田村。

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以盡量最低的價格來服務居民,順便還可以將本該扔掉的東西帶回自己家重新利用。這樣看來,田村這個「萬能人小買賣」也還是很不錯的。

「這些被剪掉的松針,都是有機物,都是攜帶能量的,可以帶回我家當燃料燒。」田村對老婆婆說。

「哇,田村好厲害呀!」

結束工作后,田村就會回到家,或是陪著兒子玩、或是幫著Yuni做飯。

「聽著鳥啼和溪流聲、望著炊煙,這種生活真是妙不可言。」田村的喜悅溢于言表。

記者和田村說笑道,現在日本全國上下都在講「節能環保」,而像田村一家這樣的生活,才真的算得上是SDGs的「急先鋒」。

「哈哈,算是吧。反正我覺得,這些大自然的饋贈,隨便扔了多可惜。它們都是寶物。」田村笑著說,也并沒有覺得這樣的行為有多了不起。

「我們一家也并不是為了踐行什麼節能減排,才要這樣生活的。

主要還是因為這樣很開心、很幸福——一家人快樂地在一起,才最重要嘛~」Yuni邊做飯邊說。

家里的主要熱能,來自這塊太陽能板。

上午朝東、下午朝西,不斷挪動位置,盡量讓光板吸收足夠的陽光。

自家附近的山野,如今,也并不是一片隨意生長的林木之地——隨著田村長年地「神農嘗百草」,逐漸摸索出了「哪些植物能吃、哪些不能」,然后再將能吃的植物留下種子、擴大它們的生長面積。

「現在,這里已經變成一片‘到處都能吃’的山林了。」田村驕傲地說。

當天的晚飯,也是「巨無霸蔬菜蓋飯」——水芹、鴨兒芹、山葵葉、海苔再加上自家腌制的漬菜,滿滿蓋在白飯上,一碗城市人無緣享受的蔬菜蓋飯就做好了。

車子、智慧型手機、太陽能光板······石器、木具、依山吃山······田村將這種現代人和遠古人合二為一的生活,稱作「Hybrid」(混搭)生活。

田村余一和Yuni還有一個非常可愛的兒子。當被問到「打算什麼時候讓孩子上學」時,田村回答:「我們還沒這麼打算。」

在兩人看來,兒子最首先要接受的,是「真真正正的教育」。

接下來,我們來講一個「小男孩與公雞」的故事。

田村一家養了很多只雞,這些雞,從雞寶寶長成雄赳赳氣昂昂的成年雞,

不僅陪伴著小田村度過了幼年時光,還是除害蟲除雜草的能手。

小田村很喜歡這些雞,還會經常用各種童言童語,跟它們聊天。

然而,雖然這些雞已經和田村一家擁有濃厚的感情基礎了,但田村夫婦依然做出了決定——將足年的雞殺了吃掉。

「和妻子商量之后,我們還是決定把它們吃掉。平時,因為顧及到多年情分,我們都是去超市買雞肉。可是明明自己家院子里就有這麼多現成的。」

于是,在一個冰雪交加的傍晚,媽媽帶走了小田村,爸爸則留下來,殺掉了他們的第一只大公雞。

吃晚飯前,媽媽還是帶著小田村來「看望」大公雞了。

當媽媽指著大公雞的心、肝、肺、胃······一個一個地解釋的時候,小田村的眉頭也逐漸皺了起來。

媽媽時刻注意著小田村的狀態,當發現他臨近崩潰邊緣的時候,便將其帶離了「兇殺現場」。

「我們的生活,就是盡量將從前委與他人的事情,轉換成自己動手。這樣的生活,有快樂自由的一面,也必然有無奈和殘忍的一面,我們需要讓孩子了解這件事。」Yuni說。

「在他進入學校、進入社會之前,我們要先告訴他,這個世界真實的一面到底是怎樣的。我想,這就是我們夫妻倆認同的‘教育’吧。」

比起生活在大都市、每天按照既定的規則生活、按照既定的流程送孩子們上幼兒園、上小學,小編認為,這對父母對「教育」的思考,似乎更值得我們仔細揣摩。

經由這樣父母培養出來的小孩,到底是什麼樣的呢?我們來看看小田村令人驚艷的童言童語。

「這個是桑葚,看起來很好吃對吧?你嘗嘗看!」當記者剛剛到訪田村家的時候,小田村就像向導一樣,熱情地介紹著附近幾乎所有的植物、果實。對這個小小的大自然,小田村了如指掌。

「你們快看!那樹上有結草蟲!它會用蓑草蓋在身子上,就像隱身衣一樣。」小田村在介紹每一個生物的時候,都會很有條理地解釋它的行為和特征。

「太陽能板要向東轉轉向西轉轉、這樣才可以。」對家里的設備,他也明白要怎麼用、明白大致原理。

「小王子不吃菠菜,是因為他吃的菠菜品種不對。」在媽媽給他講故事的時候,說到「小王子不喜歡吃菠菜」,小田村立刻表示,菠菜很好吃,一定是小王子沒選對品種。

「如果是我們家的菠菜,那他一定喜歡吃。」小田村說。

太陽西沉,天邊出現了美麗的火燒云。

而父子倆望向天邊的剪影,似乎更美。

用戶評論